灰成分对生物质环保供暖锅炉的影响
发布日期:2018-12-18 浏览次数:1450
灰成分对生物质环保供暖锅炉的影响 生物质颗粒燃料特别易燃,挥发分燃烧在短时间内完成(约3s)。半焦燃烧主要阶段在燃料入炉后8~10s,半焦的基本燃尽需要45~50s,因此生物质在炉膛的燃烧过程和煤的燃烧过程在发生时间、燃烧历程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

秸秆灰750℃开始熔融,1000℃后熔融质量分数超过30%,1200℃*处于融化状态。灰的成分不同,则灰的熔点和烧结温度也不同,对流化床运行的结团、结渣和高温腐蚀的影响也不同,碳酸化、硫盐化产物易引起黏结,灰的硬度也不同。
秸秆具有很高的碱金属含量,燃尽后草灰中的钾与床料中的相互作用生成低熔点的化合物,因而容易在高温炉膛内结焦。在流态化燃烧过程中主要表现在床层聚团和水冷壁及炉膛内受热面结焦等方面。床层聚团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局部熔融的生物质半焦或者灰颗粒黏附在床料颗粒之后降低了流化质量,导致局部流化不充分引起局部高温,高温又加剧了灰颗粒的熔融,从而强化了床料颗粒之间的黏结,使流化进一步恶化,终使流化失败。因此,作为燃用生物质的生物质锅炉,要解决燃料在锅炉中燃烧容易引起结团、结焦的问题。
对流受热面易形成高温黏结灰,积灰则是由生物质中易挥发物质(主要是碱金属盐)在高温下挥发进入气相后,与烟气、飞灰一起流过烟道和受热面(主要是过热器和再热器)等设备时,会通过一系列的气固相之间的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以不同的形态在对流受热面上发生凝结、黏附或者沉降。积灰容易产生高温碱金属腐蚀、锅炉尾部低温氯腐蚀和飞灰搭桥等问题,在锅炉设计和运行中须引起注意。